2015年和親愛的學生到日本關西及紀伊半島做教育旅行參訪時
在經過的幾個景點寫下了一些文字,整理後投稿到中華日報副刊,幸得主編青睞,在此分享。
這些文字是要搭配當時拍下的照片一起看的,一併貼於文字下。
中華日報副刊電子報:http://www.cdns.com.tw/news.php?n_id=6&nc_id=243313
之一、琵琶湖上聞琵琶
塞上昭君斷腸奏,江州司馬涕淚聞……
琵琶,本該懷抱以美人柔荑,抑或留聲於字裡行間,卻在此攲臥成一湖風光,獨佔了旅人之眼。
初訪滋賀於夜幕低垂時分,琵琶湖之水撩撥著旖旎,幾顆星子及遠方人家燈火,在黑暗的湖面上兀自投影著沉靜低調。待翌日朝陽初升,趁旅人酣夢之際,琵琶湖已悄悄頮面換裝,迎我以滿湖橙黃燦金,輕攏慢撚出日與夜的變奏曲。
我在琵琶湖上凝神諦聽萬千風情,波光瀲豔處是無限綺思……
之二、參悟東大寺
都說寺廟原宜清幽,然而東大寺的五月,如織遊人未曾停歇,我就這樣恰恰趕上了日本學子的修業旅行。豔日高懸,人群似浪,沖擠著我不斷向前,「噢,你們也在這裡嗎?」我在心底叩問遊人,以一種張愛玲式的莫可言說的自嘲。賞景賞人亦被賞,舉凡名為經典勝景的,都是此一番「經典」遊法吧?群群小鹿早已見慣這等陣仗,猶自由自適,或臥或立。
舉目望去,只見寺外獨有一處境地,草綠著綠,花紅著紅,萬物恆在其位,一如大佛始終靜定著祂的靜定。世上本喧擾,自在只隨心,我端詳大佛慈悲笑顏,於東大寺參悟一場禪課。
之三、成長
十六歲的女孩說:我會覺得有些遺憾吧,因為這樣便失去了探索這世界的更多機會。
在降落日本的國境後,前往目的地的巴士上她與自以為患有恐機症的我談起了這份恐懼。說來可笑,多年前因這莫名恐懼,我放棄了最想讀的科系,也遲遲不曾出國過,我不禁揣思,當時十六歲的我何以未能無憂無懼地擇我所愛?且何以我的勇氣在多年後的現在仍一無長進?有些事物和際遇看來很早便被決定了。
回首過往,發現自以為的以為往往最是侷限自己,並且曾經自以為的以為,最終可能只是一種可笑的無知。而多年來我便在生活中的種種自以為裡無限迴圈,然後再為自己的無知失去些什麼……
鄰座的女孩笑著,甜甜的。我喜歡她的笑,輕輕淡淡一如她對我說的那句話,不帶任何歧視或否定,是真誠地為我感到遺憾;我羨慕她對旅行的看法,我知道唯有克服了自以為的恐懼,才能更多地探索世界。為著十六歲女孩的這番話,或許值得丟棄諸多自以為,再次迎向嚙心的恐懼。於此行關西途中,在她甜得融人的笑容裡,成長了多年以來的自己!
之一、琵琶湖上聞琵琶(照片)
本來要投稿這張,但是因為主編擔心報紙油印效果不佳,因而改成了白天的琵琶湖風景。
之二、參悟東大寺
其他相關照片分享
↓ 2015.5 東大寺人群似浪
↓ 下面此張為學生所拍攝
- 關西行旅札記
-
- 參悟東大寺
- 琵琶湖上聞琵琶
之一、琵琶湖上聞琵琶
塞上昭君斷腸奏,江州司馬涕淚聞……
琵琶,本該懷抱以美人柔荑,抑或留聲於字裡行間,卻在此攲臥成一湖風光,獨佔了旅人之眼。
初訪滋賀於夜幕低垂時分,琵琶湖之水撩撥著旖旎,幾顆星子及遠方人家燈火,在黑暗的湖面上兀自投影著沉靜低調。待翌日朝陽初升,趁旅人酣夢之際,琵琶湖已悄悄頮面換裝,迎我以滿湖橙黃燦金,輕攏慢撚出日與夜的變奏曲。
我在琵琶湖上凝神諦聽萬千風情,波光瀲豔處是無限綺思……
之二、參悟東大寺
都說寺廟原宜清幽,然而東大寺的五月,如織遊人未曾停歇,我就這樣恰恰趕上了日本學子的修業旅行。豔日高懸,人群似浪,沖擠著我不斷向前,「噢,你們也在這裡嗎?」我在心底叩問遊人,以一種張愛玲式的莫可言說的自嘲。賞景賞人亦被賞,舉凡名為經典勝景的,都是此一番「經典」遊法吧?群群小鹿早已見慣這等陣仗,猶自由自適,或臥或立。
舉目望去,只見寺外獨有一處境地,草綠著綠,花紅著紅,萬物恆在其位,一如大佛始終靜定著祂的靜定。世上本喧擾,自在只隨心,我端詳大佛慈悲笑顏,於東大寺參悟一場禪課。
之三、成長
十六歲的女孩說:我會覺得有些遺憾吧,因為這樣便失去了探索這世界的更多機會。
在降落日本的國境後,前往目的地的巴士上她與自以為患有恐機症的我談起了這份恐懼。說來可笑,多年前因這莫名恐懼,我放棄了最想讀的科系,也遲遲不曾出國過,我不禁揣思,當時十六歲的我何以未能無憂無懼地擇我所愛?且何以我的勇氣在多年後的現在仍一無長進?有些事物和際遇看來很早便被決定了。
回首過往,發現自以為的以為往往最是侷限自己,並且曾經自以為的以為,最終可能只是一種可笑的無知。而多年來我便在生活中的種種自以為裡無限迴圈,然後再為自己的無知失去些什麼……
鄰座的女孩笑著,甜甜的。我喜歡她的笑,輕輕淡淡一如她對我說的那句話,不帶任何歧視或否定,是真誠地為我感到遺憾;我羨慕她對旅行的看法,我知道唯有克服了自以為的恐懼,才能更多地探索世界。為著十六歲女孩的這番話,或許值得丟棄諸多自以為,再次迎向嚙心的恐懼。於此行關西途中,在她甜得融人的笑容裡,成長了多年以來的自己!